寫在前面——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今年中秋節(jié)的故事,是在“棒棒堂”親子故事會聽了《一園青菜成了精》的趙雨蒙小朋友,來到了爺爺奶奶的菜園子后發(fā)生的一幕……
《<一園青菜成了精>拾趣》
母親:王天彩
《一園青菜成了精》這本繪本靜靜地躺在我當當網(wǎng)收藏夾里已有兩年之久了,之所以這么久,是因為每每購書時,總有比這本更吸引我的繪本等我購入,比如“蒲蒲蘭系列”、“蒲公英叢書”、“和英童書系列”等等,總是讓我應(yīng)接不暇。直到今年八月,繪愛志愿者唐志菲在一次講座中當寶貝似的把這本書做為范本來講讀時,我方慌忙購入,并與孩子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
單說童謠本身,平平仄仄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雖是短短的幾行文字,故事情節(jié)卻是精彩紛呈,趣味性十足。甚是激起了孩子學說的興趣。再看配圖,深深淺淺的鉛筆畫,生動活潑的色勒出青菜的各種神態(tài),或憨態(tài)可掬,或英勇驍戰(zhàn),圖文這么一結(jié)合,孩子是越看越愛看,越讀越愛讀。
熱心的志菲還組織孩子們在“棒棒堂”故事會開始之前,進行了一場《一園青菜成了精》的現(xiàn)場說唱,大大地激起孩子們閱讀愿望,最令我感動的是,故事會結(jié)束之后,一位爺爺手牽著孩子,來向我索取童謠的文本……
從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一本繪本的推廣能達到這個效果,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可是,可是,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邊。
今年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三口回農(nóng)村老家陪老人過團圓節(jié)。在農(nóng)村呀,整個農(nóng)歷的八月份,家家戶戶都處于繁忙的農(nóng)務(wù)中,對于中秋節(jié),更多的是對遠方兒女歸來的一種期盼。
我家的農(nóng)活亦是不少,進了家門,換上粗布衣裳,牽著女兒的手,便一頭扎進了姥爺?shù)墓麍@。
好戲也由此上演……
“媽媽,大肚皮的茄子!哈哈哈,媽媽你快看呀,它精氣神兒十足的,怪不得能打勝儀呢!”我順著女兒的小胖手看去,呵!好氣派的茄子,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齊齊,還真有士兵般的精神抖擻的味道……
“媽媽,媽媽,哈哈哈!青頭蘿卜,青頭蘿卜……”小家伙已經(jīng)樂的上氣不接下氣了,“青頭蘿卜頭上頂著的那撮綠葉子,還真像個王冠呢,你看,你看他在伸長脖子(蘿卜露出地面的部分)看兩軍打仗呢……”
“哈哈,怪不得韭菜打不過黃瓜呢,韭菜那么細,黃瓜那么粗,哈哈哈,還有,還有小蔥的銀桿槍,哈哈,太好玩啦!”
“哦,我的歪嘴葫蘆呀,你肚子里得有多少子彈呀,讓我來摸摸……哈哈哈”小家伙連比劃帶說的,自己已經(jīng)入戲了。在姥爺?shù)墓麍@里,時而瞪大眼睛四處找尋,時而樂得捧腹大笑。我已投入到繁忙的農(nóng)事中,無暇與孩子一一應(yīng)答,從孩子那開懷笑聲里,我知道,她的腦海里正上演著驚險刺激的果蔬大戰(zhàn)大電影呢。
本來,在來時的路上,我還在思忖著,如何引導(dǎo)小家伙開展她自己的工作,沒想到《一園青菜成了精》幫了多大忙,而我也在孩子的引導(dǎo)下,有了更深的思考,那些與我而言司空見慣的青菜,飯桌上的美味佳肴,竟也可以生動活潑的進入的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有心。
回家的路上,小家伙依然興致不減,“媽媽,媽媽你看路邊的牽牛花!我想,蘿卜那隊打勝仗了,它們會不會高興吹起小喇叭呢?還有那些大蘑菇,太過癮啦,合在一起多像一朵大花呀,分開來看,一瓣一瓣的,又像小扇子。”
因為一首童謠,身邊的花花草草魔力般的被賦予了生命,孩子也深受啟發(fā)并樂在其中,更愿意瞪大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去探索生活中一草一木,從而,無形中也被大自然深切的滋養(yǎng)著。
讀書,真好!
童說《一園青菜成了精》
寶寶:趙雨蒙(6歲)
一說到《一園青菜成了精》這本故事書呢,我一去姥爺?shù)墓麍@,就看到了好多帶有生命的蔬菜。
比如說大茄子的大肚皮,就非常大,在陽光的照耀下油光發(fā)亮,非常誘人,我非常喜歡。還有我見過了小蔥,怪不得小蔥打不過茄子呢,原來它里面呀是個空心管子。哈哈
我還看見了韭菜,怪不得韭菜打不過黃瓜呢,因為它又小又細呢。怪不得黃瓜能打倒韭菜呢,因為它又粗又結(jié)實。
另外,我還看見了蘑菇,我從來沒有見過還有蘑菇長在樹上的,我可能會把它想像成一朵大的花兒,是的,它確實很像一朵大蘑菇花。我感覺它還像一個小雨傘,在下雨陰天的時候,小螞蟻可以躲在傘下避雨呢。
這些好多帶有生命的蔬菜,我對它們有了很大的好奇心。
PS:以上這些文字,均出字雨蒙小朋友之口,未有一丁點兒改動,唯恐破壞了這原汁原味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