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
2017年3月18日—3月30日
展覽地點:
煙臺市萊山區(qū)圖書館一樓展廳
參展藝術(shù)家:
王秉成 孫秀清 王賓永 王青海
溫恒杰 陳永前 秦修平 丁 麗
隋 東 張春江 郭玉文 孫洪雨
前言
12位招遠籍畫家,以一個城市的名義在煙臺舉行邀請展,別開生面。自古以來,招遠以盛產(chǎn)黃金稱著于世。而放眼膠東,招遠近墨者眾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令其成為膠東文化高地,很少有哪一個地方的人如招遠一樣,在中國繪畫這座深厚的精神金礦里,孜孜以求,愛的深沉。
因有緣,我在招遠的700個日夜里,或直接或間接,與12位畫家神交投合,他們通過筆墨本身的輕重緩急、干澀濃淡等境界,塑造了由畫家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 轉(zhuǎn)化成藝術(shù)作品后所傳達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反映自己的思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欣欣然樂在其中,引為人生快意。名利誘惑,古今有之。諸先生身處金城,卻 “未泯童心明大道,追摹宋元見精神”,時刻保持著內(nèi)心的自省與淡定,對生活甘于平淡,對藝術(shù)追求執(zhí)著不懈,顯露出秉節(jié)持性的風骨、正大和平與清微淡遠的人 生氣象與襟懷,契合了中國文化精神深層的氣質(zhì)。
昔日,唱戲的人化妝叫做粉墨,在舞臺上他們演繹著不同的人生,卸下臉上的油彩,才是真實的自己。而今,12位畫家丹青渲染于紙,寫我性情,雖畫迥異,但 表達的是一種共同的哲思的人生態(tài)度和中國繪畫推崇的理想境界。凡畫家狀物,都有情理機趣、氣韻骨法之論說,唯知之深,方能不泥之。如此之論,12位畫家已 得之于心。可貴的是,無論根植招遠,還是從招遠取道大江南北,12位畫家互相照拂,彼此滋養(yǎng),自信地招攜懷遠,以招遠為同名,把筆墨精神作為回饋故土的途 徑,不遺余力。赤子之心,可見一斑。欣賞招遠籍畫家們的畫,我們應更多的從畫里看到諸君在藝術(shù)之路上付出的真誠、樸素、生動。它們無聲,卻勝有聲:在中國 的這個蕞爾小城,諸君百折不回,在精神的家園中“詩意地棲居”,把中國繪畫當成生命,他們收獲藝術(shù)的共鳴,他們期待在這場展覽上遇到知音。
夏靖堯 2017年2月22日于芝罘太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