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山區(qū)南部桂山腳下的梁家夼村,一提起當年村民孫曰連牟平集市怒打偽縣長周東華小舅子的小書段,人們都能繪聲繪色地講上幾句。
孫曰連何許人也,萊山區(qū)梁家夼村人。他三十多歲,年輕力壯,血氣方剛,五大三粗,車軸漢子。當年和村里一幫青年(孫介臣,孫曰殿,孫曰富,孫忠傳等)同拜萊山初家廟后五猴子郝恒坡(在梁家夼收徒教場)門下學藝。孫曰連入門早,精鉆細練,學得一身好功夫,他眼明手快,力大無比,五個六個人根本不在話下。在此插一個小書段,有一年也是秋冬季節(jié),孫曰連趕著牲口到煙臺所城里賣柴草,走到解甲莊鄉(xiāng)丁家夼村北北李家塋上的金斗山口,和南鄉(xiāng)到煙臺做買賣的一行人相遇了,對方也是趕著牲口,因為早年道路狹窄,相互有碰撞,話不投機,發(fā)生口角,接著便動了手。對方好幾個人,也不是等閑好惹之輩。據(jù)說,他們的教師爺也跟著一同前往,拿著長長的馬鞭,鞭頭一個大鐵疙瘩,刷刷地就開打了,孫曰連赤手空拳,一個人和好幾個人對打,教師爺馬鞭一甩,一到寒光迎面襲來,孫曰連眼明手快,一閃身,一把抓住鞭梢,借著勁就手往懷里一扯,教師爺一個踉蹌,跟頭旁連,迎面倒地,孫曰連奪過鞭子,“咔嚓”一聲,一折兩段。教師爺爺生生被打倒在地,好長時間沒有爬起來。一陣對打,一塊麥地的青苗,給踩踏的一片狼藉。教師爺受了這般打擊,心中十分窩囊,聽說后來那個教師爺因此氣得一病臥床不起。
那是發(fā)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事了。1944年深秋,莊稼人早已忙忙活活結(jié)束了秋收秋種,進入了秋后閑暇時節(jié)。孫曰連家中沒有什么營生了,就和本村的一些青年伙伴商量做個小買賣。莊稼人,苦出身,閑不住,他們挑起了八股繩,由棲霞鐵口桃村往牟平(舊時老人到寧海州趕集叫趕州)販賣柿子,掙幾個小錢養(yǎng)家糊口,貼補家用。柿子剛剛下來,抓早字開個好頭,買賣剛剛做起來不久,頭幾集相安無事,比較順利,收完攤,趕緊回家。
十月二十是寧海大集,孫曰連與幾個伙伴挑著擔子,沿著辛安河大壩,抄近路,天剛蒙蒙亮就趕到牟平城里,在牟平城里寧海大街集貿(mào)市場擺攤叫賣。剛放下筐,擺下攤不久,還沒有開秤,牟平偽縣長周東華的小舅子就帶著幾個手下耀武揚威地溜達出來了。他們仗著縣太爺?shù)膭萘Γ换ㄒ环皱X,吃霸王食,走到哪個攤吃到哪個攤,就好像是自家的,若無其事,一點都不感到臉紅。眾小商販也是看在眼里,氣在心里,敢怒不敢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一個月六個大集,集集如此,不講價錢,白吃白拿,從不缺席。說著說著,不大一會兒,這伙人就從縣衙門出來了,徑直來到孫曰連的攤前,看著地攤上的柿子,指手劃腳,挑挑剔剔,這個青,那個綠,連討價還價都沒有,一個個拿起柿子就吃,吃后還嫌柿子澀,不甜不好吃,并狠狠地摔在地上。孫曰連向他們討要錢款,他們非但不給,并且還口出不遜,罵罵咧咧,動粗撒野,蠻不講理。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這簡直就是明搶,強盜的行徑實在是令人氣憤,這不就是狗仗人勢,欺人太甚么!幾個跟班的上前剛要動手,孫曰連怒火中燒,就手兩拳打到兩個聽差,縣太爺小舅子仗著人多勢眾,叫嚷著直往前上,這幾個人那里是孫曰連的敵手。他剛把偽縣長小舅子打到,立即一個掃膛腿又放到一個 ,另一個不知死的鬼剛要上,孫曰連就手抓起一個,頭朝上腳朝下,他看到旁邊有一口水缸,一下子創(chuàng)到水缸里。縣太爺小舅子一看不好,吃了大虧,知道打不過此人,急忙吩咐手下趕緊回縣衙求救搬兵。
這幫仗勢欺人的地痞無賴出來混沒有選擇好一個黃道吉日,擋道的遇著打杠子的了,今天算是遇上茬子了,孫曰連把縣太爺小舅子一伙一個一個都放倒,這伙無賴之徒一個個被孫曰連打得前仰后翻,鼻青眼腫,兩眼冒花,猴吃芥末瞪眼了。周圍擺攤的一個個小販看得都驚呆了,孫曰連這一番迅猛的拳腳,重重地打擊了這一班地痞無賴縣長小舅子的氣焰。大家都拍手稱快叫好,可為常年擺攤的小商販們出氣了,但同時也為孫曰連捏了一把汗,因為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些地皮惡棍是惹不起的,是不敢得罪的。
孫曰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聞聽縣太爺小舅子吃虧了要回縣衙搬兵,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委托伙伴處理處理他的柿子。他身輕如燕,蜻蜓點水,一個竄跳就上了身后的房頂,“嗖,嗖,嗖”,順著牟平寧海大街西桂里一排排的民房迅猛出城,出了老寧海州奉恩門西關(guān),一路瀟灑,一路歡歌,向西三十華里的梁家夼村飛奔而去。
縣太爺急忙下令關(guān)閉縣城四所大門,派兵四處搜索緝拿捉人。他們哪里知道,這時的孫曰連早已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作者簡介
孫英山,煙臺市萊山區(qū)人。生于1948年,小學退休高級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臺市散文學會會員,萊山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職期間,在《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福建教育》,《小學生讀寫報》等報刋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九十年代前后曾在《農(nóng)村大眾》,《煙臺晚報》發(fā)表過文章,后來擱筆,自2011年先后在《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6點》,《齊魯晚報》,《今日萊山》,《煙臺散文》等紙媒報刋及《膠東在線》,《膠東文化圈》,《煙臺漫步》,《煙臺散文微刋》,《膠東文藝》等微信平臺發(fā)表文章二百余篇。2015年12月在萊山區(qū)宣傳部“我身邊的紅色故事”主題征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2016年5月在《今晨6點煙臺文學圈》首屆“紫林杯.茶意人生”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16年10月15日,在《煙臺散文學會》“迎中秋,慶國慶”散文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喜歡寫一些鄉(xiāng)土文學,民俗風情,人物傳聞,趣聞軼事,民間傳說,世情典故,歷史掌故,諺語俚語,隨筆散文等文章。